欢迎登陆重庆华岩寺旅游网!

微博 公众号 重庆华岩寺公众号 手机版 抖音

收藏 繁体

热门:

栏目标题图

华岩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景区资讯 > 华岩动态 > 正文内容

讲座回顾 | 雪相法师:华夏禅学要义—从印度佛教到宗门教下

来源:华岩寺 发布时间:2024-04-25 点击次数: 手机版

4月17日下午两点半,浙江省华夏文化书院副理事长、常务副院长,三学藏数据中心主任,天台讲寺首座雪相法师应重庆佛学院邀请,莅临“维摩讲堂”作了题为“华夏禅学要义——从印度佛教到宗门教下”的讲座。本次讲座由西南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张爱林教授主持,学院全体师生及大众二百余人参加。

讲座开始,雪相法师说到,今天讲座题目中的“华夏”跟“禅学”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此“禅”是广义的禅,非禅宗和四禅八定之义。为什么要讲广义的禅?因当前流行着对中国佛教的诸多误解,譬如认为中国佛教已经不再是纯正的佛陀时代的佛教了,甚至在传来的时候就已经深受印度宗教的影响,而传入中国后,又受到孔老和百家之学的影响,禅宗的诞生乃至天台圆顿止观等中国佛教宗派和法门,都是中国祖师过度发挥创立的。甚至是说佛教根本是外来宗教,完全不是传统文化,这在这个大力提倡恢复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历史时刻,对正统佛教的传承和保护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某些学者想把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文化深刻融入华夏文明,并称为华夏文明一部分的事实想一笔抹杀,也是非常狭隘和无知的。

本次讲座旨在澄清这些误解,尤其是以印度佛教、中国禅宗和天台宗为例,阐明其思想本质(般若智慧)都是佛陀于菩提树下朗然大觉后的如实宣教,在契理契机的原则下展开的。佛教在传播过程中,虽然度化众生的方便和义理阐述的文字形式与外学有共同之处,但其本源义理未受影响,机变理不变。而且从经典出现的时间、教理深浅来看,反而是佛教深刻影响了印度的其他宗教,乃至中国本土的道教,民间信仰及宋明理学、心学等。

图片

雪相法师接着说,本次讲座将从华夏文化、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三大部分进行讲解。先谈华夏文化,法师追溯了华夏民族与华夏文明的滥觞和格局,为大家介绍了嵩山少林寺《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其三圣合体图与“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的图赞,显示了华夏文明包罗万象,海纳百川,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开放特质。其中佛教最早是从民间交流开始,再到官方正式引进,然后又流入普及民间,在近两千年的传承过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艺术等方方面面。当然,佛教初传入时因为与当时社会传统的伦理观念略有不同,乃至受到诸多儒生的问难,亦与本土道教等产生过诸多的辩论,但最终是和合统一,深刻影响了皇权贵族、士族阶层和民间百姓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呈三教合流之势。所以会通儒释道的明末高僧憨山大师总结:“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事;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法师又列举了一些生活中人们不了解佛教的盲目观念,并劝导应向梁启超、孙中山、沈家祯等名人对待佛教一样持理性看法。

 

雪相法师进一步追溯了“华夏”这一概念,我们为什么被称为“华夏民族”?是不是确实如唐代经学家孔颖达所提出的那样:“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雪相法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华夏应是从地理和人文始祖的溯源来定义的。《山海经·西山经》介绍的第一条山脉就是华山,始祖是华胥氏:伏羲女娲,形成相对统一的族群是炎黄部落,其华夏民族又是经过不断地与其他民族的融合,发展壮大起来的。法师通过对“华”“夏”二字的释义及相关历史的追溯,证明了华夏民族就是不断融合的民族,其背后原因主要是仰赖于华夏文化的仁义精神,统一和合(道)的理念。而中原一带只可视为滥觞,华夏民族是中原人在不断迁徙和融合的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现代意义上的华夏民族。华夏文明应该是广义的华夏大地上曾经诞生和融合过的所有文明。

儒释道三教非是三个宗教(现代语境下西方概念的宗教与宋朝指宗门教下两种修行体系的佛教概念是不同的),而是三大智者的教育化导,他们是人类智能的佼佼者,对现实社会和自然宇宙,有着深刻的理解。雪相法师用儒释道三教的经典概述了三家的思想内涵、层次与旨归。憨山大师评论儒道说:“老氏所宗虚无大道。即楞严所谓晦昧为空、八识精明之体也。而吾人迷此妙明一心......”三教以佛教得大般若智慧最为究竟。雪相法师对儒释道三家总结到:师无常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世间与出世间的善的概念层次是不同的),儒道讲入世和出世,佛门讲回归法界,再从体起用,普度众生。

 

第二个部分是印度佛教,雪相法师简述了佛教在印度的历史,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较量,并略述了佛教与印度教及其他外道的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产生于印度,但佛教与印度外道终极义理是不同的,从宇宙本体的认知到善恶道德观念的建构,虽同在印度这片土地上,名言形式会有相似之处,但其精微根本的究竟义理还是截然不同的。相对于婆罗门教,佛教在印度的产生虽然短暂,但佛陀强大的教化能力和教义教团的组织圆满,使其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得力于佛教完善的修证体系,以及对一切众生殷切慈悲的救度精神。

 

第三个部分讲中国佛教,雪相法师概述了格义佛教时期,以及中国佛教宗派的产生,佛教中国化之禅宗、天台宗的发展。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法师认为禅宗会在中国如此兴盛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基因所决定的,自古以来孔老诸子大都是不屑谈鬼神,而重大道理体,这与佛教详释鬼神世界,但却不求鬼神,最重视觉悟法界实相的精神是一致的。法师特别强调佛教的中国化并非是祖师们创造了一个脱离于佛教体系外的附佛外道,或者说是新型宗教,而是中国的祖师们,领悟佛心后依着佛经菩萨论而照顾中国人特有的根机,所施设的一种特异方便,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众生解黏去缚,恢复清净本性,也就是禅宗话语中常说的“找回本来面目”,“祖师西来意”,即祖师们随缘度人时的无义味语,如麻三斤、吃茶去。而禅宗的霹雳手段,也与彻悟心性离不开。禅宗祖师们这种石破天惊的善巧表达是为了使人直接看到本心,且“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法师认为,把这种方式发挥到极致的当属德山宣鉴禅师的禅风最能为代表,禅师看似呵佛骂祖,实则是安住在无为法性中,所施设的一种帮人破除法执的手段。祖师破情不破法,粗言软语,皆第一义。最后雪相法师还略述了中国化的天台宗,在修证体系和义理建构上,从慧文大师到智者大师的传承过程。天台宗特有的止观义理没有离开般若观法,从一心三观、三谛圆融,到一念三千,五时八教,天台宗的教观体系都来源于佛经。法师说此次讲座只是简单提点一些内容,重在为大众抛砖引玉,希望有缘人都能建立起正确的知见,好好守护汉传佛法,相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张爱林教授总结说,雪相法师从印度说到中国,从古代到今天,下次再请法师来为大家继续讲解法华天台的教观。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特别声明:本站非华岩寺官方网站,本站仅供港澳台人员浏览,以了解重庆著名的华岩寺。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寺村152号 ,邮编:40005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内容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本网站为非赢利性,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2024-现在 重庆华岩寺旅游网-公益网站

联系.反馈

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