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重庆华岩寺旅游网!

微博 公众号 重庆华岩寺公众号 手机版 抖音

收藏 繁体

热门:

心月法师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华岩文库 > 心月法师

心月法师简介 重庆华岩寺第62代方丈心月上人简介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2-08 点击次数: 手机版

心月法师(公元1919~2002年)重庆华岩寺第62代方丈,俗姓李,名松益,四川南充人,九岁丧父,17岁丧母,法师幼年天资聪慧,颖慧异常。

心月法师

心月法师毕生以弘法利生为职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兴祖庭重庆华岩寺,先后重兴广安兴国寺、河北沙河延庆寺、合川净水寺、丰都延生堂、渝北龙兴寺、宁波宝庆寺、南海宝峰寺、宣州京山堂等道场。心月法师积极从事僧伽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重庆市华岩佛学院、闽南佛学院、重庆佛学院,为当代僧伽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济贫抚危,助学兴教,受到四众善信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1937年,经释普云法师介绍,于重庆华岩寺剃度为僧,拜释际云法师为师,赐法名心月。同年,在华岩寺受具足戒,释钟镜法师为戒和尚,赐法号净慧,又就读于华岩寺佛学院,由于学业成绩优异,颇受教务长遍能法师赏识,后深造于东方佛学院。

法师积极从事僧伽教育,先后任教于重庆市华岩佛学院、闽南佛学院、重庆佛学院,为当代僧伽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1947年学成返渝,在华岩寺任监学、佛学院教师至解放。

 

1950年,法师经康乃尔介绍到西南革大学习,结业后分配于重庆市法院工作,因肝病离职,仍回华岩寺。一如既往,独身素食,道心如磐。

 

1953年,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聘为医师,迄后在上海设立诊所,响应政府号召到上海农场体验生活,在农场作医生,慈悲济世,妙手回春,治病救人,二十余年。

 

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以后,落实了宗教政策,法师经安徽九华山释明心法师介绍,赴厦门南普陀寺,又被释妙湛方丈聘为闽南佛学院讲师、副教授。

 

1987年,受重庆市民宗局、市佛教协会的礼请,法师毅然辞闽重回华岩寺,发中兴华岩寺之宏愿,担重辉祖庭之重任。1989年,重开华岩道场,

 

1991年10月,由四川著名高僧遍能法师代传法印,心月法师升座为华岩寺62代方丈,续佛慧命,佛日重辉,慧灯永照。法师又创办重庆佛学院,亲任该院副院长,经法师14年的艰苦创业,鸠工庀材,夙夜为寅,已将华岩寺、重庆佛学院建设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僧才培育基地,宗教活动中心、对外交流的窗口。法师持戒精进,才高八斗,德誉九洲,高举爱国爱教伟大旗帜  ,坚持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建设,为"希望工程"捐资34万余元、秀山县洪安民族小学捐资20万元、奉节县捐资助学1万元等。

 

法师悲深愿弘,实踐人间佛教,近十年先后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100万余元。法师为三峽庫区受淹寺庙的迁建呕心沥血,摩顶放踵,

 

2002年,法师亲赴北京,向国家宗教局、中国佛协汇报情况,吁请援助。法师年事已高,率队奔赴上海、浙江、江苏等五省一市,争取教界援助,行程5000余公里,为法忘躯,令教界同仁感慨万分。法师为我国的佛教事业,弘化十方,大施慧风,先后募集资金上千万余元,新建了广安兴国寺、合川净水寺,渝北龙兴寺、宁波宝庆寺等8所寺院,剃度法徒200余众,皈依在家二众60余万人,龙象更生,归摄十方,法尔流芳。

 

法师学识渊博,修持圆融,卓尔不凡,是我国近代的一位杰出的著名爱国高僧。

 

法师生前,长期以来参政议政,实践人间佛教,他是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市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台外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第一届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第一届佛教协会会长,

重庆市第九龙坡区第六届政协常委,

重庆佛学院副院长,

重庆华岩寺第62代方丈。

法师于2002年5月7日报舍西归,享年83岁,戒腊65夏。


心月法师

 

勇猛精进

心月法师一生求道弘法,其行若是,则见之于诗文,必然呈现勇猛精进之气象。《桂月集》乃是诗文合集,形似散而神实聚。其神,就是勇猛精进之用心。正本清源、揭批外道,是勇猛也。探索人生、爱国爱民,是精进也。开篇《佛法与人生》,首先就指出了现代人的困惑:“重物质,轻精神”,“重科学,轻人文”,并指出了人情淡薄、生态环境破坏等危机。这种状况,不正是对“苦海无边"的具体描述么?“回头是岸”,“岸”在何方?心月法师认为,佛法展示出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新机,对于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有帮助的。

 

心月法师不但着眼于单个的人以及他们的苦难和困惑,更是将眼光放到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层面。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精进,是从小乘走向大乘的一种表现。在《宗教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和作用》一文中,心月法师认为宗教哲学可以优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宗教伦理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宗教思想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宗教还对人的自然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由此,宗教对于民族文化素质是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心月法师的勇猛精进,还体现于自身对于佛学的不懈求索上。他不固执、不武断,博学深思,含英咀华。书中的多篇论文,比如《中国禅学的基本特点》《超越空有 显现中道——兼论中观、唯识的同异比较》,都显示了深厚的佛学素养以及独到的个人见解。至于法师在诗文方面所达到的成就,则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爱国爱民

心月法师的佛学思想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党爱国自不待言,这是佛教界的共识。心月法师的诸多诗文,都体现了对党和国家的衷心热爱。心月法师还专门写有《宗教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此明确地提出这一立场,的确是较为先进的见地了。佛法原本追求圆融无碍,自然也就必须适当地改变其形式。一方面,党中央容许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长期存在,这就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空间。另一方面,宗教也应该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从道德上精神上给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提供有益的帮助。

 

仁者莫不爱民,心月法师亦然。爱国与爱民,一般情况下是统一的。心月法师非常重视法律对于人民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注重道德的教育和感化作用。《以法治世 以德育人》一文,体现了法师德法统一的思想。一方面,他为“严打”的成效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他又敏锐地看到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容忽视。只有从内心深处去改造人们,才能收到最为长久地良好效果。

 

佛学认为,众生平等。于是,将“爱民”思想推而广之,也就要求爱护众生。1997年农历冬月初一日,心月法师在华岩寺放生法会上作了《爱护生灵放生戒杀 开创安详人间净土》的讲话。是日,有人不惜重金买来一只老山龟来华岩寺放生,心月法师对此大加赞赏,认为此举“在这个无明杀生世界,点燃了盏明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起一堆火,替众生披上御寒的外衣,值得大家欢迎和学习。”这种慈悲为怀、爱护苍生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推广的。

 

文道合一

文道合一,是一种优良的传统。《论语·雍也》有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韩愈继承这种思想,提倡“文以载道”,这一观念经宋代学者的弘扬,流传至今已根深蒂固。

 

《桂月集》正是文道合一的结晶。其中不乏论文、散文,更有大量的诗联。其论文、散文风格质朴,入理精辟。而其诗联,则经常自然流露出法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藉以承载精微之道。如其《禅悦》一诗:“生涯半在白云间,瓶钵相容季尔关。尘眼竞随山溪碧,慧心何虑鬓毛斑。任将黑白归棋局,不碍尘沙入海湾。年年尜岁人何在,亦去亦来亦往还。”此诗用语流畅、音律婉转,读之深得感。且其内容,深合“禅悦”之旨趣。生涯在白云之间,是高风脱尘也:瓶钵相容,是安贫乐道也;尘眼随山溪而碧,是智者乐水、圆融无碍也;鬓毛斑白而心无所虑,是不以己悲也。禅机之悦,与孔颜乐处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一首诗作《七律》:“一院清幽透午凉,平湖风送藕花香。百年身世皆虚幻,异代虫沙已渺茫。世事何如天地尽,人情不为江河长。禅关方觉黄粱梦,始悟梵乡是旧乡。”此诗属对工整,韵律优美,风格沉郁顿挫,颇有老杜遗风。心不静者,食而不知味。心之静者,端坐而能察觉藕花之香。“虚幻”、“渺茫”,万法皆空:世事有尽、人情难长,禅关如梦,是亦空也。然而,梵乡毕竟是旧乡,是以空为常、无怨无悔也。于此可见心月法师志愿之坚定。”

 

书中诗联佳作,当然不止以上两篇。限于篇幅,难以尽述。大抵读之,非但爽心悦目,且有开塞通淤,大有酣畅淋漓之快。

总之,笔者读了心月法师的《桂月集》,体会最深的是其勇猛精进之精神、爱国爱民之情怀,以及文道合一之风格。当然,以笔者之愚陋,只能是管窥蠡测罢了。文中的不当之处,尚望诸君批评指正。书中还有更多的闪光点,亦待各位方家和同仁去发掘和弘扬。

特别声明:本站非华岩寺官方网站,本站仅供港澳台人员浏览,以了解重庆著名的华岩寺。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寺村152号 ,邮编:40005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内容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本网站为非赢利性,如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2024-现在 重庆华岩寺旅游网-公益网站

联系.反馈

佛教网